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新竹市)

日昨閱報,赫然發現政府決定凍結國立大學的人事經費,
不再讓國立大學增加教師,我看了以後,
心中難過之至。


我已不再擔任任何大學的行政職務,
只是一個陽春教授,
也許有些國立大學校長不好意思投書報社,
我卻認為我必須講點話了,
因為這不是一件小事,
這是一件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事。 

問題很簡單,我們要不要維持一個有高度競爭力的工業?
還是我們打算放棄整個工業?
如果是後者,事情就好辦了,
因為我們可以輕輕鬆鬆地過日子,學校不如人,
我們也不管,畢業出來的學生在台灣找不到工作,
我們也不管,叫他們到上海去找工作,
但苦的是一般老百姓,一旦我們的工業失去了競爭力,
社會上一定有大批的人失業,難道政府真的無所謂嗎? 


我們的工業究竟有沒有競爭力?
我們當然不會和美國比,可是我們總不能不和中國大陸比,
在過去,我們從不擔心大陸的工業競爭力,
現在卻不能不談了。就以半導體工業為例,
以晶圓代工來說,過去我們不怕大陸的競爭,
因為這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而大陸是個窮國家,
曾幾何時,這個問題解決了。
雖然我們目前在晶圓代工的技術上仍然領先大陸,
但領先的幅度已越來越小。
半導體工業的另一領域是IC設計,
這是一種腦力密集的工業,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到目前為止,我們是絕對領先的,
可是大陸在美國有大批工程師從事IC設計,
大陸各大學也都重視這種技術,
我們的電子工廠也已被迫在大陸設立了研究中心,
如果我們努力不夠,這方面的領先也會泡湯的。 


事實上,我們最該擔心的是通訊這個領域,
我在此直話直說,我們在無線通訊方面已經落後了大陸。
我們大家之所以不願白紙黑字地寫下來這個事實,
無非是怕大家失去了信心。
可是照目前的情況看來,我不能不將這個事實說出來了。 


要有競爭力,除了產業界的努力以外,
我們教育界必須同時配合。
當年政府在工業界引進半導體技術的時候,
同時要求大學注意IC設計的技術,
我們當時也都得到了政府的補助,
添購了設備,增聘了教授,
在短短的幾年下來,使很多大學畢業生投入了IC設計這個行業。
台灣IC設計公司林立,
大學當年人才的培育,功不可沒。 


以無線通訊來說,如果我們要在這個領域上領先,
絕對要培養大批對此技術熟悉的學生,
根據我的觀察,我們大學部學生中,
摸過無線通訊設備的人已經不多,
會設計通訊電路的同學更是少之又少。 


政府成天叫「知識經濟」,我們這些天真的人,
總以為政府已經有了一些方案,
要將我們的工業帶到一個新的境界,
我們教育界也都願意配合。
我們總以為政府瞭解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一定會大幅度地在教育上投資。
作夢也沒有想到的是,
政府會在此時宣佈凍結國立大學的人事經費。 


如果當年沒有孫運璿先生引進半導體技術,
真不能想像這二十幾年來的經濟,
會有怎麼樣的發展?
我們都希望政府看到我們國家工業轉型的急迫性,
也等待政府提出一個有魄力、有遠見的具體做法。
舉例來說,政府似乎應該全力地提升我們在通訊、
機械設計和化學製程方面的競爭力。
我們也天真地以為政府會在大學教育上大量的投資,
政府在凍結公立大學人事的決定,
充分地表現出政府對於培育人才毫無興趣。 


引進半導體技術乃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事,
令我好奇的是,
當年國家的財務狀況比現在好很多嗎?
為什麼當年的政府還很實際地補助了大學,
要大學負起培育半導體人才的任務? 


二十年前,
我意氣奮發地規定清大電機系同學都要學會最基本的半導體技術,
現在,我已快退休了,看到今天的新聞,
心中百感交集,如果政府不能拿出辦法來,
我們的工業最後一定會全盤皆輸,全部敗於大陸。 


我們不甘心被大陸趕上,我們自信能成功地將我國的工業轉型。
可是,如果政府不重視教育的話,
我只有長歎一聲「孤臣無力可回天」,
隨時準備退休了。
我對國家無法再作出貢獻,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我們的工廠都到了大陸,工人到哪裡去找工作呢?


希望以後能聽到政府的大計劃,
使我們的工業能脫胎換骨,
更上一層樓,
而不是這種令人心灰意冷的消息。

【2001/06/2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1982z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