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廈爆炸案的主謀麥克維,
終於伏法了。但,真的如此嗎?



麥克維一口氣殺了一百六十八個人,
其中有很多都是小孩子,
他在死前居然絲毫沒有表示悔意,
相信這是世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會如此?


我曾經看過很多有關麥克維心裡分析的報導,
麥克維是一個右派極端份子,
右派份子的共同特徵就是喜歡武器,
他們個個身懷槍枝,家裡也放滿了槍,
他們對於一切有關戰爭的事件都非常喜愛,
在周末結伴去郊外玩戰爭遊戲。


麥克維對美國政府痛恨之至,
主要原因是,大衛教派擁槍自重,
聯邦政府攻堅,造成大火,
大衛教派的八十名信徒全部葬身火窟,
因為大衛教派擁槍而不肯對政府屈服,
他們成了麥克維心目中的英雄,
也使麥克維一心一意要給美國政府一個教訓。


對他而言,這個教訓卻是一個軍事行動,
麥克維認為既然是軍事行動,
就一定會有無辜老百姓的傷亡,
只是傷亡人數多寡而已。
難怪他自始至終對於他的行為毫無悔意。
試想,那一位將軍對於百姓傷亡有悔意的,
拿破崙就從來沒有表示過,
杜魯門總統兩次投下原子彈,
無數無辜的老百姓喪生,他也毫無悔意。
恐怕連心中難過都沒有。


我們不妨再問一個問題,
那就是為什麼美國有這麼多的好戰份子?
就以我們國家為例,
要找到這種喜愛戰爭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人喜愛槍枝,
喜愛戰爭,與他們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美國的文學家中,當然有反戰份子,
但是美國的大眾媒體近年來卻非常喜歡拍攝各種有關戰爭的電影,
即使這部電影的宗旨是反戰的,
但大多數人仍然只對戰爭的場面有印象,
而且他們都是對於這些戰爭中的各種武器有興趣,
至於戰爭所造成的家破人亡,他們可能一點感覺也沒有。
美國又是一個武器大國,
全世界絕大多數的精彩武器都產自美國,
美國人從小就看武器大觀,
久而久之,自然會對戰爭有興趣。


美國人的確比較喜愛戰爭的,
波斯灣戰事者,
那些飛行員說巴格達城中到處起火,
美得像一棵聖誕樹,
美國的各大媒體也紛紛報導這個消息,
因為這則新聞令舉國熱血沸騰,過癮之至。
聖誕樹代表的應該是和平,
將戰火和聖誕樹連在一起,
實在是對耶穌基督的一大侮辱,
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可是一提到戰爭,他們就胡塗了。


很多國家都有過戰爭,
但將戰爭和美好的東西連成一起,
卻是美國人的習慣,
他們一向將他們的每一場戰爭,
都加以美麗的冠詞,「為自由而戰」、「為民生而戰」等等。
最好的例子是美墨戰爭,
明明是美國人打倒了別的國家,
他們不說是侵略,
而一再強調美國人多偉大,
對手多可惡。我小的時候,
大明星都拍過白人打印地安人的電影,
我當時就很不服氣,
印地安人根本是原來的主人,
客人來搶土地,已經很丟臉,
如何能將這些醜事搬上銀幕?
更如何能將白人說成好人,
印地安人說成壞人?
唐太宗開拓疆土,其實是侵略行為,
但我們是不敢將他老人家發動戰爭的行為說得太偉大,
更不可能將新疆的少數民族說成了壞人。


麥克維一定自始至終,
認為他的行為是為某某偉大信念而戰,
所以他不會有什麼良心不安的。


就在麥克維受刑的時候,
一批擁護死刑的人聚集在監獄外面,
一起唸耶穌基督親自寫的主禱文,
唸完以後,大家不唸「阿門」,
而齊聲說「麥克維去死吧!」。
耶穌基督主禱文內最美的句子,
就是「希望我能像上主一樣地原諒他人」。
我看到這則新聞,難過之至,
因為他們居然敢假借耶穌基督之名來洩恨,
難道他們沒有唸到「寬恕我的敵人」這句話嗎?


在我們國家,也許有人會支持死刑,
但他們絕不會將佛祖、媽祖或者耶穌基督牽涉進來,
更不會將「阿門」改成「某某人去死吧!」社會上如果有人偏激,
而又以為耶穌基督在支持著他,
即使這些只是少數,社會都會不安的。


麥克維雖然死了,
可是一定仍有麥克維活著的,
他們熱愛戰爭,他們自以為是,
他們以為耶穌基督和他們在一起。
如果美國人對戰爭失去了興趣,
如果美國人有暴力傾向時,
不再以為耶穌基督在支持他們,麥克維就是真的死了。

【2001/06/1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1982z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