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衍樑:促使我進步的 全是挫折!

【文/周啟東、黃玉禎】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首度分享他的人生經驗,
「我一生都是利用犯錯來學習,我犯了比任何人更多的錯,
但我會從中記取教訓,避免重複的錯誤。」



失業率迭創新高,許多畢業生踏出校園就面臨失業;
更多上班族面臨被裁員、休無薪假的壓力,心中充滿挫折。

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更需要大智慧指引方向。
《今周刊》特別邀請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年輕人分享自己
克服挫折的經驗,以及用人的哲學,與大家共度不景氣。
以下為訪談內容: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
今年面對金融海嘯、全球不景氣,你給年輕人什麼建議?

尹衍樑答(以下簡稱答):
我相信人生有「命運」這兩個字,命是定之在天,運是操之在我。
我也相信人一生當中的苦樂是個定數,
年輕的時候吃點苦、受點挫折,
比年紀大時沒有承受力要好得太多。挫折不是壞事,像就我來講,
這一生促使我成長和進步的,全部是挫折。

面對鄙視……/ 「你們既然這樣想,我就更加奮發、更加努力」

問:你人生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可以舉例嗎?

答:我年輕的時候是很荒唐的,本來是不良少年,
十四歲到十六歲半時是在感化院度過的。
在那裡,沒有人把你當人看!
(眼眶泛紅,激動地拿出面紙拭淚)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鼓勵你、
善待你、尊重你,我很幸運,當時遇到一些很好的老師,
像王金平、于敦德,而這兩年半的時間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以前我總是希望別人怕我,耀武揚威、小流氓的心理;
之後變成努力讓人愛我、尊敬我。
我的個性本來就好鬥,到現在還是,但我把鬥的方向,
轉變為去比賽對人類的貢獻,這是觀念上的大改變。

面對失敗……/「我沒有因失敗而倒下,省思後避免再犯同樣的錯」

問:潤泰集團目前經營得相當成功,你曾有過失敗的經驗嗎?

答:我最初的兩個工作都是自己創業,但都是失敗的例子。
第一個工作是在我二十六到二十八歲的時候,
自己開製造重型機器的鐵工廠,營運兩年之後就倒閉了,
五百萬元完全虧光。之後又向我父親要了點錢,
去做牛仔褲染料化工廠,先用一公斤小型的鍋子來做,
成功了一百次之後,我把它放大到一噸準備量產,
結果在過程中爆炸了,鍋蓋飛到五十公尺以外的田裡去。
還好那時工廠裡面沒有人,但三千萬元就這麼不見了,
接下來要面對的是股東們的責難、同仁們的抱怨,
不過我父親沒有講任何一句重話,他只說:
「衍樑,恭喜你得到寶貴的失敗經驗。」
從此沒再提這件事情。

因此現在對待我的同仁,我不怕他們犯錯,只怕他們不去嘗試!
假如為了做對而做了錯的事情,我還有獎勵;
但為了做錯,就算做了對的事情,
我不鼓勵也不允許,我只怕他們態度不好,不怕他們做錯。

面對不景氣……/「我一直勉勵自己,要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問:現在不景氣,年輕人很難找工作,你建議年輕人應該如何面對?

答:我覺得很多年輕人有「賣身」的觀念,這是錯的。
你給我多少錢我做多少事,這就是賣身嘛,
我們人是無價的,怎麼可以賣身?

這(賣身)短期也許是對的,但長期這樣想絕對是錯的。
像我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三百元,我還是全力以赴,
沒有去計較錢,我認為工作就是機遇,機遇就是福源,
就是福氣的來源,所以你如果把工作推掉,
或者放棄幫助別人的機會,就如同你把你的福氣推掉一樣。

我一直勉勵自己要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這種利用不是被耍弄、愚弄,我們的貢獻帶動組織的成長,
組織的成長給我們更多更好的機會,
這是一個win-win(雙贏)的善性循環。
我們通常都希望別人先給我們機會,
其實好的機會是要自己先「修身以待天命」,
一個態度不良的人,機遇對他是沒有用的,
只有勤奮、態度好的人,機遇來了就會變成機會。

問:你覺得社會新鮮人應該嚴選第一份工作、學以致用,
或是有工作就先做?

答: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有的人有經濟上的壓力,有的人因為父母親給的環境,可以等待、充實、選擇。但我認為,不管你是有選擇或沒選擇的工作,你都要認真努力地去做。天底下沒有卑賤的工作,只有卑賤的人格,我都很願意幫別人洗廁所,洗廁所是高尚的職業,清道夫也是高尚的職業,比當一個不要臉的總統高尚。

看待學歷……/「文憑是幫你進門,之後要靠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總裁的企業集團雇用許多人,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願意錄用有何特質的人?

答:就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講,我所用的人,
都是以後有增長潛力的人,另外就是有良好的態度、願意學習,
能為企業解決問題的人。大學畢業都一樣,誰比誰強呢?
前ING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說:「態度決定高度。」
其實我認為態度不只決定我們的高度,態度就是命運的代名詞!
好的態度就是願意學習、願意與人共事、願意被要求、
願意要求別人、願意與人協調、樂於助人。

看待態度……/「人文素養很重要,要有正面思考的能力」

問:許多年輕人現在面臨失業、休無薪假的人生低谷中,
你建議他們現在應該做什麼?

答:我勸他們不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步調,吃飯、起居作息都要照常,
一旦破壞你原有的生活習慣,你會愈憂鬱、愈恐懼。
另外就是要更堅定的相信自己,從挫折當中吸取經驗,
不要犯過去同樣的錯誤,也要對周遭的人提供自己挫折的經驗,
使他們免於受同樣的挫折影響。
挫折不是壞事啊,我這一生就是因為沒有人看好我才有今天。

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
不要重複類似的錯誤,而且我覺得失敗為成功之母,
關鍵是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問:你對工作維持高度的熱情,你建議年輕人應如何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答:我對工作的熱情來自我對人生的熱情,
我最怕的就是淡漠的態度,凡是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熱情洋溢的人。
年輕人可以藉由吸收新知,或聽到別人關鍵性的一、兩句話,
來改變你的態度。所以我覺得,君子贈人以言,
勝過珠玉。我很喜歡當老師,跟別人講道理,
把我的經驗跟人家分享。

苦和樂是一念之間,你認為這苦,我甘之如飴。
我每天六點十五分進辦公室開第一堂會,
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我快樂得不得了,
我休假超過三天,就會很想趕快回來工作。

看待教育……/「我希望小孩別因為太保護而失去競爭力」

問:很多有錢人家的小孩會比較沒有鬥志,你怎麼教育子女?

尹:我覺得那是他們的天性,就是很辛勤工作、樂於工作的那種人。
還有一點,可能是他們有觀察到他爸爸怎麼做事吧!
有一個學習的典範在那裡。我們都比較笨,所以特別勤奮。

問:你在兩岸都成立獎學金資助大學生,
同時也在兩岸的大學開課直接面對學生,
對兩岸的年輕人有何看法?他們各有何優勢?

答:優勢是相對,而非絕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安逸慣了就失去競爭力,這就是富不過三代、強不過三代的道理。
這也是台灣學生的問題;大陸現在是念大學才能出人頭地啊,
逼得每個人念書念得一塌糊塗。我也是大學教授,
也在北大教書,北大的學生完全不一樣,素質比較高,
除了吃喝拉撒睡,完全在念書,那種用功、專注、堅持的精神,
我都自嘆弗如,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原因。
台灣的學生環境太優渥,選擇太多,
逐漸喪失堅持和堅忍的力量,就像美國,再也起不來了,
透支嘛,孫子的錢都花完了。

我父親過去常跟我講,利用好環境很難,
但利用壞環境很容易,因為你沒有選擇。
我真的希望台灣的小孩不要因為過度的保護而喪失免疫力,失去競爭力!...


-------------------------------------

心得:

針對目前全球的經濟情況,給予年輕人很有實質的鼓勵

競爭力,原來就是所謂的 "被利用價值",能被利用是幸福呢,如果沒有被利用的價值不就被社會淘汰了嗎?

從錯誤中學習固然很好,但是不只是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學習,也要從旁人的錯誤中學習,不然一個人所犯的錯要犯多少才能學的夠呢? 多多觀察,多多思考,才能累積有效的經驗,使自己的被利用價值增額

可惜的是,要有能力分辨"被利用" 還是 "被愚弄",實在是很細微的關係呢... 這可不容易。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1982z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