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本來想說先不要說地點的

結果又跑去跟璇大說

晚點在來處理相片

這是突然上網去找的

發現台灣居然還有這個地方

就馬上衝過去了

一大早的有點冷...

妙的是...

一大早的沒有人...

感覺真的是超陰的....

因為裡面有些東西都搬走了

所以就變的沒有以前那麼有人氣...

晚上在來公佈答案吧....




住在那邊的人應該都會比較熟就是了

因為在台灣

它算是保存最好的一個

仔細查了一下

台灣一共有100多個這樣的點

只是當時的政黨問題

被拆的,被毀的都差不多了...

如果不要因為這樣的問題

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很完美的....



公佈答案:桃園神社-[桃園忠烈祠]

注意!!!!這不是日本~~~

他雖然是神社,旦他確實在台灣

台灣的神社,大大小小一共有100多個

旦完全規劃保存的下不到4分之1






桃園忠烈祠,是日據時代的桃園神社,

是目前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本神社,

也是日本本土以外唯一現存的日本神社。

桃園神社位於桃園市虎頭山,

虎頭山則位於桃園巨蛋附近,

騎車過榮民總醫院沒多久,就看見路旁的「桃園縣忠烈祠」石碑。




這邊有介紹他的歷史以及紀念


民國三十九年,新竹縣分治,

設桃園縣,又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

如今,桃園神社雖然經過修復,恢復日據時代的舊觀,

但仍可找到當年變造的遺跡。

昔日的三座鳥居,如今只剩一座在我的面前。

這一座鳥居與一般日本神社的鳥居略有不同。

鳥居有二根橫樑,上樑已被拆除,

外形像是「雙十」,而不是傳統的日式鳥居。


台灣光復初期的日本神社被冷落、遺忘,

甚至破壞,或改造為忠烈祠,是可以理解的歷史發展,

但當時全台各地仍然保留著不少日本神社。

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日本政府承認中共,

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則引起政府的強烈仇日情緒。



於是行政院內政部頒布新令

「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

清除的要點之一是「日本神社遺跡,應即徹底清除。」

其他的清除項目包括日本的紀念碑、

寺廟或公共建築內的裝飾物,

如有日本年號的,一律改換成中華民國年號。

今天我們在全台各地的寺廟仍不難發現這些塗抹年號的遺跡。 


 


當年桃園神社如何能躲過拆除的命運,
而成為台灣唯一倖存的日本神社呢?我並沒找到答案。


直到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桃園忠烈祠因過於老舊,

於是縣政府準備拆除加以重建。

此時民間力量漸茁壯,文化界反對之聲四起,

而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政府亦已通過「文化資產保護法。」

這場爭議終於順利落幕,桃園縣政府尊重民意,

採保留神社原貌的方式加以修復。

次年,修繕完成。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

桃園神社正式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獲得國家給予永久的保護。 


爬上階梯,穿過鳥居,來到上一層的平台。

參道的左側有手水舍,右側為社務所。

手水舍是日式寺廟的標準設施,

信眾在進寺廟之前,先在此洗手、漱口、

象徵洗淨身心後 才可至神前敬拜。

手水舍建築是以四支木柱蓋成涼亭形式,

屋頂包覆銅片而成。

銅片因時間久遠已氧化為青銅色,一種很古樸典雅的色彩。



手水舍,不過沒有在噴水了,所以還是不要去洗手

不過這也是說明了,入神社需要先淨手跟清口

對神的一種禮貌以及謙卑吧....




桃園神社社務所-保留的古時候的建築,但是裡面沒辦法進去

怕會被破壞掉,所以就只開放外面給人家欣賞囉

參道右側的社務所,則為日式木造瓦屋,是神社的管理辦公室,

如今則改為遊客詢問服務處,但電動鐵捲門的大門則緊閉著。

社務所的鐵門上則有保全的電子裝置。

社務所旁,參道右前方,則有一奔躍的銅馬。



這是他右邊的走道,他的路燈用的很美喔

也有3排木椅,可以作在那邊回味日式的建築物



這是他後面的樣子,有小院子的感覺

可以晚上就作在這邊吹風聊天的....

[賣鬧阿啦!!忠烈祠來這邊聊天...神經病喔。]

我家如果可以用這樣就超棒的=0=

每天都可以在外面吹風....

雖然院子外面就是大樓就是了....





高麗犬。又稱「貊白犬」或「唐獅子」


再往前走,爬上第三層石階,

上方石階旁有一對石獅。

日本人稱之為「高麗犬」,

又稱「貊白犬」或「唐獅子」。

石獅原本有兩對,台灣光復後,皆遭拆除。

這一對是民國七十五年進行修繕工程時,依舊照片彷製的。 

順帶一提,左邊這個是媽媽,右邊這個是爸爸

[ 我沒有虎爛,媽媽是會帶著小孩的,不要懷疑~~爸爸只會帶"給希"傢伙 ]




爬上石階,抵達有一中門,

是「切妻造」式(懸山頂式)造型,屋頂銅皮瓦。

中門懸掛著一古樸匾額,寫著「國魂」兩字。

中門左右則是一排以台灣檜木製成的木造迴廊,

檜木的質感,典雅的木工,不禁令人佇足細細欣賞。

穿過中門,抵達拜殿前的廣場。拜殿,

是神社範圍內最大的殿宇,呈T字形,

左右各一朵殿,為中國唐朝的寺廟遺風,

與中國北方的寺廟風格相似,線條簡單、樸素而優雅,

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拜殿前的廣場,四周環繞著木柵圍籬,

中門與拜殿之間以參道相連,

兩側為青青草地,也栽植山櫻花及幾株綠樹。

這裡依然不見遊客,冷清而幽靜。

桃園神社與虎頭山公園呈現迥然不同的氣氛。

東山熱鬧,西山靜謐,

一邊是適合踏青的郊山公園,

一邊則是令人沉思的歷史場景。

因為四周的柵欄、迴廊與外界隔離,

此地極為幽靜,

便讓人輕易地融入歷史情境裡。

一時之間,會讓人彷彿置身於日本境內的寺廟裡。



進入主殿之前的拜殿,不過已經沒有所謂的香火鼎盛的

只留下著神桌還有空蕩蕩的香油錢箱

我有沒有丟錢進去???當然沒有.....[我彄麻,沒辦法~]

旦還是有著日本傳統的感覺




桃園神社主殿

主殿又稱為「神殿」,看起來很小,

像是個小閣樓,位於高台之上。

主殿裡的天照皇大帝、豐受大神、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

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神位早己被丟棄六十年了。

現在閣樓裡放著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及抗清、抗日的等先烈牌位。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想去日本拜神社??

先到台灣看看就夠了

神社並不是只有日本才有的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1982z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